作者简介:孟金根,一名退休的小学教师,平时喜欢写写随笔,不为名不为利,只为自已开心,仅此而已。
船,是水乡原先的主要交通工具,不同用场的船,大小、吨位、形状都会有所不同。但一样是相同的,就是都要用橹摇。船大橹就大,船小橹也小。
还在婴儿时,就听着母亲唱的“摇呀摇,摇到外婆桥,外婆娘娘真要好,买个鲤鱼烧,头勿熟尾巴焦,吃得外甥泛淘淘。”这样的摇篮曲。
再大一些,过年时,父母会从生产队里借一条小木船载着我们姐弟三个去舅舅家做客人。父亲一个人悠悠地摇着,随着父亲摇橹的节奏,船就一摇一晃,坐在船舱中的我们好像坐在摇篮里一样的晃悠悠。看着船头撞出的水纹向远处散去,船也就向着舅舅家而去。
高中毕业后就参加生产劳动,看到生产队里的年轻人,不管是小伙子还是大姑娘都会摇船,要去对面的圩上干农活,只要自已摇着船就能过去了,不像我,想去,只能乘看别人摇的船。于是很羡慕,总想自已也会。
于是父亲在摇的时候会怯生生地走上去,怯生生地说:“教我学学?”当然这是父亲不太急的时候,如果是急着摇去干活,那是万万不行的。
父亲会说:“喏,试试看。”还给我讲一些摇的要领:“右手把橹,左手捏绷,眼要看船头,不要看船梢,那是学不会的。右脚在前,左脚在后,要有点弯,两只脚撑直摇起来船来人会很僵硬。摇时要手用力,不可脚用力。脚用力船就会晃得厉害。有句俗话叫作摇船脚用力,坐舱倒吃力。”
我怯生生地接过父亲的橹,右手握橹,左手捏住橹绷,手还没有动,那橹就从“橹拧头”上掉了下来。我用双手抱住那橹,想把它按到“橹拧头”上,可那橹怎么也不听使唤,放上掉下,放上掉下,连橹都按不好,我那里还能学摇呀。
父亲看我这副狼狈相,笑兮兮地说:“学摇船不比读书省力吧!”于是来到船梢,坐下来,在“垫脐”稍高处用手把住橹。这样橹就不再从“橹拧头”上掉下来了。
橹是稳了,但我还是不知道双手该如何使劲,本应该是握橹的手推出去,拿绷的手就需要拉进来,这样一推一拉橹摇动,船前行。可我呢?好像初学齐步走一样的同手同脚,要么同推,要么同拉。
父亲对我说:“不要急,一推一拉,摇多了,就会自然了。”
父亲继续帮我扶着橹,我慢慢地有点感觉,推拉不再同步。摇一会儿,父亲会偷偷地放一下手,让我自摇。看到橹要掉下来了,就再扶住。在父亲这样扶放之下,渐渐有了摇船的感觉。
父亲看到我摇起来有点样子了,就不再扶了。我就小心地摇着橹,但总会习惯性地朝船艄看,生怕橹掉下来。父亲看到了说:“眼睛看前头。”
我说:“我怕橹掉下来。”
父亲生气地说:“你看着就不会掉下来了?摇船眼睛看船艄,前头有船来你怎么办?”
我无语了。
父亲接着说:“摇船要有眼睛看前头的习惯,这也需要练的。”
还说:“老古话‘摇船看垫脐,吃饭看肚皮’,这是学不会摇船的。”
相信父亲的话肯定是对的,因为他是我们生产队里的摇船高手。年轻时是踏白船大橹手之一。
小心地学着,一推一拉,也开始有模有样,但摇了几橹,橹又从“橹拧头”上掉了下来。
父亲又说:“握橹的手推出去或拉进来,手腕角度不要太大。不然橹会被折下来。”
在父亲的不断指点下,加上实践,初步掌握了一些摇船技巧。也就是会摇船了。会了,在水乡要成为摇船能手也不难,有的是船,只要自已不懒。学会摇船的第二年,就和父亲一起摇着一条五吨大的木船,为民丰造纸厂运输稻草。这柴装得像小山似的船没有一定的摇船技术休想成为这船的主人。学会了摇船,也就有了许多与船有关故事,丰富了生产劳动时的生活。
现在水乡的河道里已鲜见有船在行驶,摇船也成为了过去,学摇船成了美好的回忆。
哪些原因导致癫痫病脑外伤癫痫可以治好癫痫病哪里治的好